著名药理学家在沪逝世,他永远是那个蹬着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807/4443092.html

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光生,年10月6日21时4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岁。遵照丁光生先生遗愿,遗体捐献,后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

年3月,丁光生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办公室内工作。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他致力于心血管药与抗血吸虫病药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研制的解毒药二巯丁二酸,是美国仿制的第一个中国新药;64年前,他甚至以身试药。

丁光生年7月23日出生于北京,在年获芝加哥大学药理系博士学位,年回国加入上海药物所,从零开始组建该所的药理学研究团队。

丁光生的父亲丁绪贤,是中国半微量分析化学研究和世界化学通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致力于实业救国和科技救国。丁光生的母亲陈淑女士是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在家族影响下,丁光生自幼以科学救国为志。

丁光生十分节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此前受访时如此描述这位老先生,“丁先生自己永远是朴素的,他穿的衣服就是一件工作服,一年四季都是这样,人家看到他,觉得他像一个老工人,但丁先生从来不在乎这些事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

他在花甲之年创办了《中国药理学报》,荣获中国出版工作者的最高荣誉“韬奋出版奖”。

以身试药

年,丁光生通过全国统一公费留学考试,到美国学习临床麻醉学,是中国第一代临床麻醉学家。年6月,他获得芝加哥大学药理系博士学位。与此同时,他还在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外科担任临床医师,这在当时的中国学者中是不多见的。

获得芝加哥大学药理系博士学位

上海药物所从年建所至50年代初,一直缺乏药理研究。丁光生就是这时候来到了上海药物所。药理实验离不开动物,当时国内物资匮乏,他就把仓库改建成动物房。天冷,水泥不易干,他就守着炭炉去烘干,夜里睡在施工中的动物房内。

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主要用锑剂来进行治疗,但锑剂会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奉命于艰难之际,丁光生开始研究锑剂中毒的解毒药。年3月,他与梁猷毅、谢毓元等人,合作研究出了具有解毒疗效的创新药——二巯丁二酸钠。

三位主要研究人员合影(左起:谢毓元、丁光生、梁猷毅)

这个药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来验证。丁光生以身试药,成为第一个静脉注射此药的人。后来的临床结果显示,该药不仅能解锑剂的毒,还可以解很多重金属的毒,比如铅中毒、汞中毒,甚至砷中毒。在该药基础上,丁光生等人对口服二巯丁二酸进行了系统药理研究,它毒性低、易吸收,对治疗多种金属中毒均有明显疗效。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二巯丁二酸用于儿童铅中毒,这是我国研制的化学药品首次被美国批准仿制。

不惜放弃心爱的科研工作

年,花甲之年的丁光生创办《中国药理学报》,并任主编。“丁先生不惜放弃自己心爱的科研工作,非常了不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说。

尽管刚开始这是一份中文期刊,他坚持论文要附上英文摘要,后来要求图表和图例也要有英文,这样外国人也能看得懂主要的科研数据。《中国药理学报》创刊仅五年,就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是早期被SCI收录的少数中国期刊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至今记得,多年前自己做所长时,一次讲话提到全所有多少论文发表在了国际权威期刊上,当时丁光生就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好的论文不能只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只要听说有人要出国,丁光生就会送几份《中国药理学报》过来,请他们带到国外去交流。

“我们很难在早晨看见爸爸”

“我们很难在早晨看见爸爸,因为他四五点就到单位去工作了,总是和食堂工作人员一起进大门。”丁光生之子丁民乐说,爸爸觉得这段完整的时间不会有人来打扰,工作效率最高。为了节约时间,丁光生往往早上就把午饭一起买了。

丁光生公私分明。有一次,他要去安徽送解毒药,所里派了车送去龙华机场,但他不让送行的家属搭车。等家属搭公交车到了机场,飞机已经起飞了。

“丁先生非常随和。”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晓玉说,大年初一一大早,他会敲门给同事拜年,后来眼睛不好了,就改成电话拜年,他也不多寒暄,说上一句新年祝福就挂断电话。

年,丁光生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在《中国药理学报》编辑部门口留影

“当我提着两个沉重的箱子走出罗湖火车站,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时,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是丁光生年写下的文字。当时,他拒绝了美国多个知名机构的工作邀请,在太平洋航行了半个月之久,辗转到达香港,在英国军警的持枪监视下,换小轮至九龙,换火车至罗湖。

从此,他从未想过离开自己的祖国。丁民乐回忆,年的一天,平时有些严厉的父亲在默默流泪,原来有人不堪忍受“文革”中的不公待遇,离开了祖国,他为此感到难过。“你想离开吗?”“不,我要在自己的祖国一直待下去。”丁光生的回答,没有半点犹豫。

先生虽已逝,但他永远是那个蹬着28寸自行车,斜挎着包,凌晨四五点就来工作的丁光生。

新民晚报(xmwb)综合上观新闻、中新网

编辑:唐梦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0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