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拒绝美国高薪,却仍遭国人质疑李爱珍作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

有的人报效祖国,不图名、不求利,但他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听,他们的精神,值得永远传扬。

中国有这样一位“研究员”,虽是化工系毕业,却在不惑之年转行研究半导体设备;在中美物质差距最大的年代赴美学习,2次抵挡美国开出的优厚待遇,坚持回国报效;4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却在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时自豪宣布:作为中国人,我骄傲!

这位就是我国半导体事业最关键的奠基人之一,一度被大家误会为是“美国人”的李爱珍。

一、化工天才半路转行

年,李爱珍出生于福建省的一个菲律宾华侨家庭。受益于父母的谆谆教诲,李爱珍从小就对“中国人”这一身份,充满认同感。

由于出身华侨家庭,在晋江中学、南桥中学就读期间,李爱珍曾多次被同学、老师戏称为“菲律宾小姑娘”,虽然是玩笑话,但李爱珍每次都会认真纠正,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年李爱珍顺利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在毕业后,来到上海冶金所从事金属材料研究工作。机缘巧合之下,李爱珍被“锑化铟”的半导体特性所吸引,这也为李爱珍后续奠定国产半导体根基、攻破分子外延设备难题,埋下了伏笔。

现在提到“半导体”,总绕不开一个中外差距的问题。为此,不少国人扼腕叹息,为什么我们不早早开始研究半导体?

实际上,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立项,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早很多。

年,中国就将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研究对象”之一。同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和吉林大学强强联合,共同成立半导体研究院,整合一大批技术人才,共同向半导体领域发起冲击。

在黄昆、谢希德等归国专家的带队攻关下,年我国即自主研发出基于锗单晶的接触式二极管和三极管,几乎追平了国内和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技术差距!不过,20世纪6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华人科学家卓以和首创分子束外延技术,从此,中外技术差距再度拉开。

可能有人疑惑了,外国出现技术突破,我们追就是了,晶体管技术不也追平了么?

二、分子束外延技术是什么

分子束外延技术,又称MBE法,是一种在高真空条件下,对晶体材料进行喷射拉延的单晶膜制造工艺。在该技术支持下,更精密的微波毫米波电子器件、红外光电器件等半导体核心材料,得以高效率加工成型。

MBE技术一经面世,国内半导体技术团队也迅速跟进研究,然而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自力更生遭遇了“重大挫折”。

一方面,MBE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单晶拉制工艺,为半导体制备带来了从技术原理到加工设备的全方位革新。也就是说,要掌握MBE,不仅要实现关键技术的单点突破,更要完成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换血”式改良。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对MBE技术及相关设备,出台了细致且到位的对华封锁措施。事实证明,这种单方面阻碍技术交流的手段,虽然不道德,但确实奏效了。

从60年代到80年代,李爱珍拿出“科研就是生命”的精神去做半导体研发,有时候一个实验一做就是18个小时,但依然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终于,到80年代,李爱珍把握改革开放历史时机,主动申请前往美国学习先进技术,不料却遭到了拒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优厚待遇不为所动

此前提到首创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华人科学家卓以和,比李爱珍小1岁,年出生在北京,年赴美留学并留在了美国。当时,中美人均GDP差距高达70倍,美国的车水马龙和国内的尘土飞扬,让很多诸如卓以和这样的留美人士放弃了回国。

“人走了,你负责?”当年任正非驳斥何庭波关于在清华设立鸿蒙生态班的一句话,映衬出我国“人才流失”的严峻形势。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问题更加夸张。

在作家严歌苓的《少女小渔》中,小渔为获得外籍身份,不惜用假结婚的方式,委身孤寡白人老头,足见当年的移民潮之狂热。根据数据显示,从年到年,中国移民海外总人数接近万人,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手握高等学历、在各领域掌握重要技术的专业人才。

很多人就是担心留美的李爱珍会一去不回,不愿放行。不过,年、年,在中科院院士何元曦的力荐下,李爱珍两度赴美交流学习。

第一次学成归来,李爱珍带领沈阳科学仪器厂,成功研发第一套国产分子束外延设备。年第二次回国后,李爱珍又投入半导体激光研究,并于年,一举实现5~8毫米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突破,使中国在半导体激光领域,再度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四、结语

有的人面对不公、心有不甘,选择“良禽择木而栖”。但也有人的,即便饱经风霜,依然信念坚定。

即便曾先后4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即便被美国科学院聘请为外籍院士,即便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时,李爱珍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祖国的赤诚,禁得起任何考验。

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里曾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们保护得很好。”毫无疑问,李爱珍就是中国人中的“最勇敢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4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