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铜走银”,始创于云南,也流行于云南,是云南一种独特的传统铜制纯手工工艺,由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岳氏兄弟始创于清雍正年间,流行了多年的历史了。
云南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在全国已探明的有色金属矿中,云南的铅、锌、锡、铟、铊、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银、锗、铂等储量居第二位;铜、砷、钴、锑储量居第三位,清代,滇铜年产一千余万斤。产量盛时约占全国铜产量的95%以上。云南产铜,云南人则爱玩铜,在古老技艺的传承下,云南人硬是把铜玩到了世界的高度。
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云南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制作一方乌铜作品,需要付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和繁琐工序。根据《新篡云南通志》记载:“甲于全国乌铜器制于石屏,錾刻花纹或篆隶正草书于上,以银屑铺錾刻花纹上溶之,磨平。用手汗浸渍之,即成乌铜走银。器形式古雅,远近购者。”
乌铜制作工艺复杂就以墨盒为例。一方小小的墨盒要经过炼铜、打坯、锻片、焊接、绘画、錾刻、走银、打磨、抛光、捂黑等十多道工序,而这么多复杂的工序还需要一个技艺高超的匠人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些复杂的工序之中最关键的就是“走银”工序。
何为“走银”?“走银”就是是将银屑或银粉填入事先錾刻好的凹槽内,加热使之融化为液态,使之填满凹槽,以“走”满为度,最终达到镶嵌效果。金、银、铜的熔点度数不同,温度控制不好便极有可能出现银粉融化的同时紫铜表面也开始融化的情况。因此对温度的把握很重要,这需要一个有多年经验且技艺精湛的师傅把控,否则,稍有差错便前功尽弃、铜胚作废。铜不融而银融,银粉缓缓流动,每“走”一步都充满悬念,直到全部“走”满图案。
这样巧夺天工的作品,背后付出了是一个个手工制作人的心血。他们要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匠人的高度,而他们的作品早就倾注了他们的灵魂。
五福捧寿走金银方鼎
作品器型上取自唐朝时期盛行的四脚方鼎,凸显出端庄厚重、大气典雅、稳若泰斗之感。在纹饰上结合清代古典纹案“五福捧寿”,寓意愿世人幸福安康,四方来福的祝愿。底纹錾刻万字连续纹,在乌铜胎上以点錾、线錾等手法形成简约练达的效果,五福捧寿视觉中心采用独特的走金技艺,周围纹样以走银技艺来表现,产生黑白对比和典雅高贵的视觉效果。
该作品也是金永才大师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其观赏和收藏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