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速览2月27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health.yealer.com/bdf/2017/2017-03-17/m/10186.html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health.yealer.com/bdf/2017/2017-03-17/m/10186.html

“每一只蝴蝶都是艺术家”

——蛛形学专家陈会明填补贵州蛛形研究领域空白

  

陈会明,博士,在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从事动物系统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昆虫学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   

近30年来,致力于蛛形动物、倍足动物、甲壳动物、洞穴动物研究;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出版专著6部,发表动物新属种多个;获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奖励5次。

“蜘蛛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就像艺术家一样,能用独有的纺器编织出各种美丽的丝网。”从不了解、到深入研究、到沉迷研究,陈会明说,自己从事生物研究29年,和蜘蛛有好几十年“交情”。

陈会明的名气很大。在贵州动物学界,尤其在蛛形学方面颇有建树。

动物王国的“探秘者”

2月,在省生物研究所的实验室里,记者第一次见到陈会明,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身材微胖、头发灰白。

陈会明(左)和年轻研究员查看蜘蛛标本。

起初,他坐在对面一言不发。突然,陈会明看着身旁的电脑屏幕,眼睛闪闪发光起来,屏幕上是一条高清镜头下的黑色花纹小鱼。

“这是我们这两年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发现的物种,叫胭脂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在繁殖期会呈现出艳丽的橙红色。”陈会明手指屏幕,开始介绍起来。

省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蒋玄空说:“陈老师平时话不多,谈起生物研究工作,才会变得滔滔不绝,他对生物研究工作情有独钟。”

陈会明在办公室里有一张床,平时工作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醒来又接着继续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饱满的研究热情。

“去年,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共发现16个动物新物种,并在国外权威期刊上发表,成果丰硕。”蒋玄空说,这16个物种包括9种马陆、7种蜘蛛和1种蜗牛新属种。

“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生态环境在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状况也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物资源‘家底’更厚了。”陈会明笑着说。

贵州研究蜘蛛“第一人”

年,大学毕业的陈会明被分配到茂兰保护区工作,从此和动物学研究结下缘分。

“我本来是林学专业的,一次机缘巧合下,我发现贵州有那么多蜘蛛种类,为啥没人去研究?”那时起,陈会明开始和贵州各地的蜘蛛“打交道”,成为贵州研究蜘蛛“第一人”。通过不断收集样本,查阅书籍进行分类研究,为他在河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蛛形动物系统学打下坚实基础。

“交配后,蜘蛛雄性会被雌性吃掉,为繁衍牺牲自我。”陈会明说,起初不太了解蜘蛛,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蜘蛛身上其他动物所没有的一些神奇特征,让他深深着迷。

年左右,陈会明在荔波地区首次发现镰形弱蛛和徐氏弱蛛,并在《蛛形学报》上公开发表。惊喜的学术成果让陈会明更加爱上对蜘蛛等穴居动物研究。

年,博士毕业的陈会明进入省生物研究所工作,从事无脊椎动物分类研究工作,主攻研究方向为蛛形动物、倍足纲动物等。他通过多年专注于蛛形学领域的研究,填补了贵州省在蛛形研究领域的空白。

为寻找新物种“闲不住”

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每年有5个月以上的时间,陈会明的团队都在野外工作。

穿行于深山峡谷密林,饿了便就地充饥。尽管已年过五旬,但每次野外取样,他都会带头冲在一线。

“遇到过危险吗?”记者不禁问。

“肯定在所难免啊!前年夏天在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洞穴采集样本时,我被一只毒蜂蜇了脖子,当场就晕倒在地,口吐白沫。好在当地护林员及时赶到,捡回一条命,在医院住了好几天。”陈会明回忆说。

陈会明告诉记者,“每次发现新物种,大家都很激动。”在陈会明的带领下,大家分头忙着查找资料、开展生物解剖、标本留存等,希望赶紧揭开新发现物种神秘的面纱。

在标本室的柜子里,密密麻麻摆放着陈会明团队几十年来收集的各型各样的鱼类、马陆、甲壳、蜘蛛等标本。

在陈会明领衔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积极工作下,省生物研究所共收集各类动物标本达10万余号,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洞穴动物生物演化极为重要的材料,也是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标本馆的一大特色。

“作为一名生物研究者,我们探索的脚步永不会停歇,大自然还有无穷无尽的空间等待着人类去探寻。”陈会明表示,将继续做好贵州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等工作,为摸清多彩贵州生物资源“家底”作出更多贡献。

“生态鱼”丰收

近年来,赤水市两河口镇充分发挥优质水源优势,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山生态鱼养殖,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图为两河口镇党员志愿者(右)在大荣村和群众一起捕捞生态鱼。张鹏摄(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东峰锑业

打造精锑生态产业链

2月16日,记者前往独山经开区探寻贵州东峰锑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转型背后的故事。

“脱硫塔除砷脱硫、水体循环系统、物料雨棚、燃煤改天然气项目,是我们公司绿色转型的‘四大法宝’。”在该公司低位循环水池旁,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石原概括了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要举措。

“我们建了高位、高位回水、雨水收集和低位循环等4个水池,通过铺设管道将4个水池‘串联’起来,可最大限度收集锑矿冶炼用水,水体损耗减少在10%以内,实现九成以上生产用水闭路循环,每年可节约冶锑用水近5.8万吨。”石原说。

节约生产用水,减少水体污染,仅仅是该公司绿色转型的一个“法宝”。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把绿色转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2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