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建于前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其中举世闻名的要数规模庞大的兵马俑。但令后世仰望的不仅是他的随葬品,还有他地宫中匪夷所思的、数量庞大的汞池。
秦始皇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陆续对秦始皇陵进行的地下考古勘察,初步确定地宫的深度达30米,高度约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在研究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封土中存在着严重的汞异常,有人推测地宫中的水银可能多达几吨甚至上百吨,更为奇特是秦始皇陵内水银分布探测图和秦始皇统——中国后的秦朝疆域图有着惊人的相似。秦始皇陵,引发了许多的谜团和猜想。
秦始皇陵兵马俑早在许多年前,就有学者根据《史记》中“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相机灌输”的记载提出秦始皇陵的地宫里流动着数量庞大的水银,据估计,数量不下于吨,这个数据按照明清时期的朝贡,至少需要年才能达到如此数量。关于皇陵地宫水银的来源,有以下两种猜测:
一、从旬阳而来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战国时期,旬阳正处秦楚两国交界地带,虽说位于山区,但其险要的地理形势成为秦楚必争之地。公元前年秦国灭掉了楚国,占领了旬阳,即占有了当地的水银。正因如此,有人提出,地宫中的水银,大部分由旬阳运往地宫。
战国七雄二、自于丹穴山
在当时重庆东南地区丹穴山,今重庆市酉阳县的银岭山,自古以来以盛产丹砂而出名,丹砂一个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提炼水银。这里有一个叫清的寡妇,她的家族掌握丹穴山,是当地最大的汞矿主,世代靠着它,赚了很多钱。清,早年丧夫,终生守寡没有再嫁,因此曾被秦始皇封为“贞妇”,并命人在当地修建了一座“怀清台”,加以表彰。一个女子为何能为秦始皇如此重视,并被记入史册?即使她以贞洁为世人称颂,也不足以解释她与众不同的地位。
《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多岁时迷上了“长生药”和“真人术”,为了达到修仙的目的,在炼丹方士卢生等人的鼓动下,秦始皇甚至把皇宫搬进咸阳地宫,足不出户,一面批阅奏章,一面求仙问道,不许外人打扰。当时的巫术较为盛行,而这名叫做清的寡妇,他们的家族正好分布于中国巫术文化的发源地——巫山。巫山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山、灵山,是中国巫术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当时丹砂与水银就是“不死之药”的代名词。于是有人推测,清很可能就是一个巫术家族的传人,并且具有极高的权威,秦始皇一方面需要她家族里的汞矿,一方面也看重他们的巫术文化,以求长生。
丹炉今天我们知道,水银是一种有度的液态金属,将它注入地宫之中,一旦有盗墓贼企图进入,就会因汞中毒而死,当时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点。那时的水银作为镀金镀银的一种材料,墓室中放水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秦始皇贵为天下之主,自然死后得有足够的水银来随葬,继续拥有巨大财富。
只有当皇陵的地宫被打开,一切的谜题才能被解开,关于秦始皇陵,还有着太多太多的谜题等着解开......
阿旁宫3D复原感谢阅读,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