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刺”是美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八十年代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大量使用的第二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它的弹重约10公斤,弹长约1.5米,最大作战高度约为米,最远射程约米,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精度高、发射后不用管等性能特点,大量出口,被第三世界国家采购装备最多,尤其备受恐怖分子的喜爱,“红海行动”中的这枚“毒刺”肩扛便携式防空导弹,就是恐怖分子所携带的。
关于美国“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已经流传已久,相信CDer们都看过不少。例如,根据西方国家的资料,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阿富汗游击队共发射了枚“毒刺”导弹,命中目标个,仅年到年一年,苏军损失各型飞机和直升机三百多架,平均每天一架。甚至很多西方专家认为,正是“毒刺”导弹改变了阿富战争的进程。
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秘密渗透到苏军机场附近,趁苏军战机即将着陆时机,利用美国提供的至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瞅准机会发射,击毁飞机。据统计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阿富汗游击队共发射了枚“毒刺”导弹,命中目标个。仅年到年,一年时间内苏联就损失各型飞机和直升机多架,平均每天一架,被“毒刺”导弹击中的成功率超过80%。不愧为早些时候最强悍的单兵防空导弹
眼见“毒刺”导弹如此好用,当时手里只有第一代美制“红眼睛”和中国“红缨”-5型肩扛式防空导弹的巴军,决心复制“毒刺”导弹,提出了“安扎-2导弹项目”,试图来个“逆向工程”。而之前的“安扎”-1导弹其实是中国红缨-5导弹的仿制品。
图片:在中国帮助下,巴基斯坦吸收“毒刺”导弹技术,研制了“安扎”-2导弹,和国产“前卫”-1同型。
在中国的帮助下让巴铁受益我国也收益不少出现双赢局面!
图片:巴基斯坦的“安扎”-1其实是SA-7/红缨-5导弹的仿制型。
怎奈“毒刺”导弹虽小,奥妙却很多,最突出的是,该导弹有灵敏度极高的可选择性寻的头,可根据温度区域的特点识别出燃爆弹性质的诱饵,而且“毒刺”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功率很大,但药柱浇注却工艺要求极高,巴方甚至让承担核开发任务的卡迪尔-汗实验室也来帮忙,可工艺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最终中国底蕴深厚的光学、动力技术能力,很快解决了短波/中波点源制冷硫化铅(后来是更高级的锑化铟)探测器以及电池等方面的技术难关,实现了“安扎”导弹的投产,后来灵敏度和抗背景干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安扎”-2导弹成为了巴军的“标配”,攻击范围扩大,具备后半球攻击第二代战机能力。
图片:在90年代初非常红火的国产“前卫”-1导弹其实是巴基斯坦发起的“安扎”-2导弹研制工作。
中国也从“安扎导弹项目”中得到启发,推动了国内“前卫”、“飞弩”等系列导弹的发展,甚至“前卫”-1导弹就是中国版的“安扎”导弹,或者说“安扎”导弹就是巴基斯坦版的“前卫”-1,而这种导弹从发射器上就能够看出,其与美国“毒刺”导弹发射器是有相同之处的,和此后的国产肩扛导弹俄式风格浓重完全不一样!
改进后的前卫-2号在弹重和弹长都有所增加,飞行速度可到米/秒,最大作战斜距提升至0米,最小射程米,最小射高从15米下降到10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提高了有效打击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的能力。全系统重从16.9公斤上升到18公斤,弹长增至1.59米,但这并没有给导弹的使用造成多少不便。前卫-2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性能指标超过了美国毒刺和法国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