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体内各元素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宏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一般大于人体质量0.01%,有钙、磷、钠、钾、镁和氯等;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含量小于人体质量的0.01%,有铜、铁、碘、锰、硒和锌等。
01.微量元素概述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人的生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WHO国际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定义,微量元素按照其生物学作用分为三类:
●必需微量元素:锌、硒、铁、铜、钼、碘、铬、锶、钴、钒、镍等;
●可能必需元素:硅、硼、铷、钡、钛等;
●潜在毒性元素:铅、镉、汞、铋、锑、铍等;
微量元素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只能来自饮食、空气和各种外源性物质。此外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它们在体内的含量无论多少,对人体的健康都有极大危害,如铅、铝、汞、砷。
因此,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范围才能有益于健康。
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机体生化紊乱、生理异常、导致疾病。
微量元素过量:可能导致不同程度毒性反应以致中毒,甚至死亡。
02.微量元素的补充原则
通常情况下,日常摄入的食物是可以足量提供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单凭食物无法满足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导致严重的疾病。但补充微量元素时,不可随意服用,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需求增多
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对钙、铁、锌的需求较正常成人明显增多,需适当补充。
异常丢失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异常会引起钙排泄增多;大面积烧伤、腹泻呕吐、大量排汗、利尿剂等会引起钾、镁、锌丢失增多;甲亢患者也会使镁代谢增快;肾小管酸中毒使铜排泄增加;年龄因素也会使钙丢失增多,发生骨质疏松。
吸收减少
如小肠切除术后、胃酸减少会引起镁、铁吸收减少;而牛奶中因为含铜、锌量少,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易缺铜和锌。
储存减少
如早产儿、低体重婴儿,体内的铜储存较少,易出现铜缺乏症状。
环境因素
如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土壤中含硒和碘的量较少,植物无法从中吸收到必需的硒和碘元素,人体长期食用缺乏这类元素的食物,就会导致地方性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和呆小症)的产生。
通过微量元素检测,可以了解个体内微量元素的情况,避免因缺乏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避免过量引起中毒情况的发生。可为临床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微量元素补充方案以及疾病的防治措施,助儿童健康成长;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提供合理的微量元素补充方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风险;为免疫力低下者及中老年人提供预防亚健康和老年慢性病微量元素的科学补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