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通州宋庄艺术区的巧工坊里早早便传出节奏清晰的敲击声,这代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雕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硕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因为9月举行的宋庄艺术节和之后上海展览展出的件展品,足以让他不敢懈怠。
李硕以前围绕雕塑进行的各种学习、创作,都成为如今锡雕的基础和源泉。
李硕祖籍山东,年生人,祖辈靠锔瓷的手艺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按他的话说,因为祖辈都是手艺人,老天也赐给他一双巧手,“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后来我上学就学习了雕塑,一干就是20多年,那时候都是替别人做一些‘行活儿’,作品不能参加评选、展览,只是谋生的手段。后来自己又陆续开过画廊、经营过国画,闲时雕刻个玛瑙、锔瓷,凡是和雕塑有关的我都喜欢弄弄。”李硕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地意识到之前做的雕塑都是给别人作嫁衣,除了经济收入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作品,“于是我就开始寻求突破。这期间,通过各种学习、试探,逐渐自己对金属的痴迷被唤醒,就想在金属上下下功夫。后来就发现‘锡’是个好东西。就开始自己买锡板、锡锭进行创作。”
李硕一年用锡公斤左右,作品不超过百件。一件作品锻打至少万次以上。李硕采用的锡加入了微量的铜、锑,在保证锡的较高纯度的同时增加了锻打延展性。
由于常年从事雕塑,李硕对于器皿的造型、金属的锻打都没问题。但是他始终觉得自己的作品缺少精神,显得苍白无力。年,中国唯一锡工艺大师赖庆国走进了李硕视野。“最初知道赖老师是在网上,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有了赖老师的电话,但是自己没敢打,琢磨来琢磨去,就加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