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政府正在拟定新的对华贸易政策,目的是降低对中国的原材料、电池、半导体等产品的依赖,扬言在对华贸易问题上“不再天真”。“
中德之间的经济往来一直在升温,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德国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依然是中国,这已经是中国第六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了,双边贸易额达亿欧元,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5.1%,作为对比,美德的贸易总额则为亿欧元。同时,德国也存在较强的对中国的依赖,德国所需要的大量消费品等是从中国进口的,年中国向德国出口了亿欧元的商品,是美国对德出口的近两倍。
根据哈贝克的观点,其认为中国可以成为贸易伙伴,但是伴随着如今的国际贸易冲突愈发增多,德国在认真考虑现行的政策是否合适,因此需要改变如今的对华贸易政策,降低在多项关键产品上的对华依赖程度,分散对华投资和产业链。如今的德国政府正在逐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其中大部分已经完成,预计后续会出台更严厉的法律法规、关税政策等等,势必会对中德贸易产生不小的影响。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曾表示过,其反对如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盛行的去全球化理念,但是考虑到风险问题,认为需要加强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同时控制住对贸易大国的依赖。
不过除了双方贸易的问题外,哈贝克并没有透漏过多其他内容。但是在谈到中国对欧投资时,其表示德国政府希望更加严格地审查中国在欧洲的相关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并且专门提到了其本人较为反对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入股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的计划。哈贝克也指出,限制中德贸易的根本目标还是为了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从而提升德国经济的稳定性,虽然现如今德国的大量工业产品被出口到中国,但是未来一旦出现波折,就极有可能对德国经济产生致命打击,因此德国需要更多的贸易伙伴。作为参考,德国在能源方面上一直十分依赖俄罗斯,德国每年消耗的天然气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俄罗斯,因此如今紧张的俄欧关系直接导致德国能源价格飙升,已经对德国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又导致了通货膨胀,如今德国通胀率已经达到了近8%。
德国各界对政府的所谓降低对华依赖的战略态度不一,消息一出,德国企业界普遍感到失望,这项政策不利于大量德国企业的发展。本身一年来高涨的能源价格基本都由这些企业买单了,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大量企业甚至不得不减产乃至停产,一些小型企业、医院等甚至已经因为高昂的能源成本而最终破产。而如今德国政府还要推进降低对华依赖政策,届时原材料等方面的成本必定会继续上涨,最终的结果恐怕不是德国政府想要看到的。
而即使德国想改变贸易上对华依赖的现状,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根据德国政府的调查,德国对中国工业原材料的依赖比对俄能源的依赖还要高。德国所需的稀土中有93.5%是中国供应的,90.4%的石墨,87.1%的铋,79.8%的镁是中国供应,除此之外,还有75.6%的钻石粉、68.7%的锑、60.6%的镓、53.8%的锰、36.1%的铟等原材料也依赖中国。能够稳定、大量、低价地提供如此之多的原材料的国家,在世界上并不多。缺乏了俄罗斯的能源,德国还能暂时维持住部分工业生产,但是缺乏了原材料,即使有足够的能源也无法去生产,实体产业永远是经济的根基,而德国的制造业更是占据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作为参考,仅仅在年上半年,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就同比增长46%,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额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亿欧元,因此事实上中德经济是更加紧密的,有德国官员表示:“中国是我们经济的基石”,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也表示“德国严重低估了中国给德国繁荣带来的贡献”。德国企业界均认为此举会导致德国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为德国政府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标准,如此一来既然对华经济往来会受到政府打压,那么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也是极有可能冲到负责,这对于德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言并不是好事。
作为中德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中国中远海运集团此前就购买了德国汉堡港务集团35%的股份,价值万欧元,但是这项交易必须得到德国政府的批准才能生效。而如今看来,这项交易又增加了很多变数。对此,德国汉堡港务集团的高管普遍认为中国企业的加入,可以说是汉堡港和中远海运集团的巨大胜利,是对双方都有益的行为,“拒绝中国人,对港口乃至整个德国来说都将会是一场灾难”。
而为了解决德国当前面临的通胀压力,德国已经开启了第三轮纾困计划,金额高达亿欧元,但是各界普遍不认为德国能就此摆脱经济衰退,因此能源等方面的根本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就成了德国经济仅有的亮点,年上半年,中国对德进口额达到了.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6%,如果德国继续推进其政策,那么相对而言处于优势一方的中国势必也会降低对德国产品的依赖性,德国的处境只会是更加困难。
对于以上问题,中国外交部也已经回应:德国是贸易大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不要将正常的经贸合作政治化,更不要以国家安全为由搞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