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东安分站记者严洁报道
70年筚路蓝缕,东安跟随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从“湘南边陲小镇”到“生态宜居之城”的蝶变。
70年栉风沐雨,一代代东安人接续奋斗,汇聚起一座城市的智慧与力量,用梦想之力书写下发展之光。
70年扬鞭奋蹄,今天的东安,正以奔跑之姿,朝着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加速向前。
曾经东安县城面貌街巷狭窄、道路凹凸、破败凋敝,“一根肠子通到底”是昔日百姓对县城最形象的比喻。
70年,东安县城实现从一根主干道到“五纵三横一环”路网的嬗变,县城区处处呈现出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画卷。昔日简陋匮乏的东安乡村,如今屋舍俨然,街道干净整洁,两侧绿意盎然,花香四溢的乡间野趣中透露出一派欣欣向荣。城乡居民实现了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家家有余粮、顿顿有肉食的转变。
70年,东安工业产业从单一焊剂焊材至五大绿色环保产业链晋升为“四梁八柱”的新型工业格局。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系列国字号荣誉,记录下东安农业从弱到强,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
70年,东安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交通路网日趋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规模从年的0.38亿元增加到年的.9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9.4%。财政总收入由年的16.7万元增加到年的11.5亿元,增长倍。
蜕变工农业扩量提质
位于湘南边陲的东安县,基础差、底子薄,如何突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谋求发展的课题。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不断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东安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格局,实现东安工农业扩量提质的蜕变。
总投资亿元的国家能源集团永州电厂和红狮水泥、湖南黄金集团东港锑品、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湘钢钙产业园等一批国内强大企业、知名上市公司相继落户东安,初步打造出一个“百亿龙头、十亿骨干、亿元基础”的企业梯队,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绿色工业品牌和新型工业的“四梁八柱”。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65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面积59.2万亩,全县9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75%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建有柑橘、茶叶、蔬菜、优质稻、东安鸡等农业标准化基地个、28万亩。
嬗变大交通扩网提速
通过全民办交通和“公路大会战”“交通大会战”,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村村通程,建设“四好农村路”,实现东安交通扩网提速的嬗变。
国道线、省道线、二广高速架起了东安对外沟通的桥梁,建设中的冷东城际快线加速东安融入永州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公路总长3公里,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公路客运班车通达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公路货运通达全国。
实现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的跨越。年,开通东安东至广州南“东安号”旅游专列,成为湖南省首个开通至大城市高铁班组的始发县级站。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引领东安全面构建起“对内大循环、对外大畅通”的大交通格局。
蝶变城乡颜值扩数提分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带乡、协调并进,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观,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实现城乡颜值扩数提分的蝶变,城乡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大为提升。
坚持“把城区当景区建”,大力开展以道路提质、功能提质、管理提质为重点的“城区提质大攻坚”行动,“五纵三横一环”的城市骨架路网全面贯通。完成人民公园、东安大道提质改造和聚德生态文化园、明德广场等城市景观、绿色休闲场所建设,高颜值的“城市客厅”圈粉无数。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
坚持城镇化优先战略,形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强镇、特色农业大镇、商贸物流重镇、旅游休闲名镇、历史文化古镇和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其中,县域副中心芦洪市镇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紫溪市镇被列入省际边界口子镇;大庙口镇入选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预选创建单位。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将芦洪市镇赵家井、鹿马桥镇马坪村高标准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县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
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联手的医联体,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农合参合率达98.9%。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历史辙印分外清晰,奋斗征程永无止境。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安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工程,吹响永州次中心的冲锋号,一路高歌、一路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