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擘画路线图

日前,由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举办的先进纤维新材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位于苏州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全国第13家、江苏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纤维材料的突破已经成为纺织乃至更多行业创新的重要基础,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作为纤维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科技创新资源的聚合放大、世界化纤强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等重大使命,举办此次论坛将聚焦新材料,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技术迭代能力提升,打造协同型产业创新生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在论坛上表示,过去两年多,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验证与产业化支撑,在提升我国纤维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记者在现场看到,创新中心为与会者呈现了最前沿研究技术成果,带来一场高科技的视觉盛宴。其中纤维界面处理技术整合高校技术资源,研发的全消光涤纶FDY和POY专用油剂,实现国产油剂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化纤油剂垄断;阻燃纤维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示范,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保障产业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无锑纤维技术以钛系催化剂替代锑系催化剂,解决环境污染,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形成高端产业用纺织品、功能纺织新材料完整技术体系。此外,创新中心构建的“再生纺织品可信平台”,将数字化产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开启行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建设一物一码、标识可信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增加再生纺织品生产透明度和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提高安全性和安保性,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为化纤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提供诸多潜在利益。孕育跨界协同创新载体在机制体制方面,创新中心积极发挥国家级平台创新引领作用,构建联盟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服务平台,启动绳缆网带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国家级平台,协同全产业发展。年4月12日,创新中心联合阿里与环思团队组织召开大数据及纤维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再生纺织品可信平台”项目启动会。通过该项目,创新中心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进程,打造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数字产业创新合作模式和产业集群。第一阶段将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一个从瓶片回收到下游服装织造、从纤维到终端产品的透明可信的循环再生可追溯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对创新中心而言,区块链不是简单地作为一个平台,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市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为行业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目前,创新中心已与合作伙伴携手,建设一物一码、标识可信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利用区块链技术,共同构建再生纺织品可信平台,以增加再生纺织品生产透明度和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该项目不仅引领了行业数字化转型、务实的战略课题,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为化纤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提供诸多未来利益。擘画产业未来创新路线图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对“十四五”及更长期的国际复杂环境,创新中心如何发展?“我们将通过体制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创新三大创新,联盟、科研院所、中小企业、高校四个支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标准、展示与应用推广、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人才聚集与培养五大功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对创新中心未来发展满怀信心。为深入贯彻“十四五”战略规划,创新中心基于我国先进纤维材料为基础的产业链优势,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和未来目标,联合众多行业创新团体联盟,对“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路线创新进行了梳理。其中,凝练了26项“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项目,包括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等八大方面共性关键技术,制定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及联盟“十四五”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以明确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指导行业协同创新,助力产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创新中心亦给出了“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的关键时间节点。未来三年内,创新中心将扎实推进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不断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完成年科技攻关项目验收并征集年科技攻关项目,完成阻燃纤维、大数据及纤维智能制造工程、聚酰胺纤维制备技术、纳米纤维实验室建设。年,创新中心将成为引领我国先进功能纤维产业持续创新的助推器,支持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年,创新中心将成为全球先进功能纤维产业顶级创新机构,引领国际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围绕整个纺织产业薄弱环节进行攻关,最终实现纺织产业研究内容全覆盖。江苏经济报记者蔡逸本文来源:江苏经济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5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