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行将消失的手艺李森熙的补锑煲岁月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补锑煲咯……”曾经,这一声清脆的叫喊声响彻北海的大街小巷。在那个电动厨具还未普及的年代,家家户户的每一口锑煲与柴火、蜂窝煤相伴,弥散着人间烟火。   锑煲,也就是北海人过去常用的铝锅。如今,锑煲几乎已经成了冷门的炊具。补锑煲这项老手艺活,更是难得再见。近日,在海角路,记者采访到了一个37年来坚持从事补锑煲工作的手艺人李森熙。

“当当当!当当当!……”在海角路的这家老店里,离得老远就听到店里传出的清脆敲打声。邻居们告诉记者,只要听到这声音传出,就知道李森熙又开始补锑煲了。

记者进到店里时,李森熙正好给一口锑煲换底。这是一口40厘米口径的锑煲,煲底已经凹凸不平,好几处已经被烧黑腐蚀。李森熙戴起手套,操起剪子把煲底剪掉,修好边后,拉过身边的标铁木砧,把锑煲往标铁上一架,手里的锤子便开始敲打起来。

剪子、锤子、标铁、木砧,这些简单的工具,37年来和李森熙日夜相伴,一口口旧锑煲在他手里焕然一新。在一阵阵有节奏的“叮当”声中,李森熙道出了自己从事这门手艺的故事。

年,27岁的李森熙只身一人从广东廉江来到北海讨生活。他的目标很明确:找个师傅,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那个年代,锑煲刚兴起一段时间,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重要厨具,锑煲实际上是铝煲,材质的特性加上当时主要以燃煤为主,导致锑煲煲底容易烧穿损坏,于是,补锑煲成了当时十分吃香的职业。李森熙看准了这个契机,拜北海中山路一名老师傅为师,开始学补锑煲的手艺。

做学徒,一干就是7年多,李森熙学成出师后,便盘了一间铺面,补锑煲是主营业务,还兼着帮客人做一些渔船上的工具。

上世纪90年代,是补锑煲这一行当的巅峰期。李森熙手艺细腻,每一口锑煲他都修得滴水不漏,特别是换煲底的手艺,整个煲边敲打得扎实、均匀、美观,为他在那个口口相传的年代树立了很不错的口碑,也带来了红火的生意,最多时一天得修补30多口锑煲。

不到3分钟,李森熙手里的锑煲边已经敲打好了,接下来就是装底、咬边、敲边、修边……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五分钟后,一口锑煲就修好了。紧接着,李森熙摘下手套,细细地摩挲着敲合的锅边,拎起一桶水倒进锅里观察一阵,确认没有漏水后,这才满意地笑着收拾地上的工具。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煤气的人逐渐多了,煤气烧的火又稳又好,锑煲不容易烧坏,修锅的人慢慢就少了。再后来,电饭煲、高压锅,还有合金锅、麦饭石锅等不同材料的锅推陈出新,锑煲就逐渐被替代了。”李森熙感慨。

现在,有小部分饭店仍然还在用锑煲,为补锑煲这门手艺留下了一丝生存空间。时至今日,李森熙每个月还能接到20多口锑煲修补的生意。

说到这门手艺,李森熙有着自己一番认识。他说,跟那些面临失传的、包含民俗文化特色的艺术技艺不同,补锑煲是一门应时而生的手艺。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化厨具已经开始替代锑煲,这门手艺注定要走下坡路,直到最终消失。当锑煲被彻底淘汰后,这门手艺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虽然觉得可惜,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没必要为了传承而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9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