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新能源行情带火了锂钴镍。但不要忘了,锂钴镍的老本行,其实是有色金属。
在锂钴镍把有色的场子热起来之后,其他有色金属也开始大放异彩,而其中一马当先的便是——锑。
锑的出镜频率并不高,但这并不妨碍它悄悄涨价。市场数据显示,8月11日,锑的报价达到69,元/吨,不仅在15天内上涨15%,而且近30天、60天的涨幅分别高达18.97%、26.03%。
涨价是股市中最直给的逻辑。不过,单靠涨价是很难走出长牛行情的,因为还要考虑持续性。说到底,主要矛盾,不是涨价,而是涨价背后的供求关系。
锑是一种物理性质很特别的金属。金属通常都是热胀冷缩,而锑却是热缩冷胀。这种特点让锑成了很好的阻燃剂。
阻燃剂在锑消费结构中,占比50%左右。除此之外,合金、聚酯催化,是另外两个重要的应用:
「阻燃剂」:塑料、橡胶是我国主要的阻燃剂添加领域,对应的终端应用包括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等;
「合金」:铅锑合金主要用于铅蓄电池,也就是传统燃油车的启动电池。然而,一个冷知识是,靠锂电池提供动力的新能源车,里面也有铅蓄电池。这是因为在启动、车窗玻璃升降的环节,仍然需要低电压的铅蓄电池发挥作用;
「聚酯催化」:聚酯生产过程中,缩聚反应环节中90%的催化剂为锑系化合物。
另外,添加锑合金,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因此,锑在军工领域也有用武之地,甚至有可能在这一领域维持1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但由于占比不高,我们简单了解即可。
如此看来,锑的需求涉及众多工业门类,并且受房地产周期、汽车行业周期的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锑的需求跟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呈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东兴证券的测算,预计到年、年,我国锑的需求将分别达到7.86万吨、17.62万吨,对应的年复合增速为5.2%、3.6%。而全球锑的需求,到年,预计将达到17.62万吨,对应的年复合增速约3%。基本上跟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期相吻合。
尽管在长时间尺度上,锑的需求会随着宏观经济一同增长,但问题是,这种增长模式,缺乏亮点和爆发力。而这也意味着,供给才是行情的决定性因素。
锑不是稀土,但胜似稀土。
锑、稀土,锡、钨,是我国的四大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锑的供给跟稀土一样,第一大生产国都是中国。而锑比稀土更强之处在于,稀土实际上并不算稀缺,而锑是实打实的稀缺。
如果采用储量/产量的静态数据进行计算,我国稀土的可开采年限为年;钨、锡分别是12年、7年;而锑则只有4.9年。也就是说,锑是四大战略资源中,最为稀缺的品种。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锑的稀缺性,未来只会越来越强。原因有5点:
1.在最上游的锑矿开采环节,我国在年起,开始控制总量;
2.锑本身有毒性。再加上我国锑矿集中于水网密布的南方省份,因此出于环保的考虑,很难再有新的大项目上马;
3.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点资源,进口锑矿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原料来源(年,我国体精矿对外依赖度已升至48.9%)。然而,疫情的持续,使得海外矿山的生产、跨国物流都受到了不利影响;
4.锑是很难回收。原因在于70%的锑金属被用作阻燃剂,这其实是一种耗材。也就是说,难以回收的特性,进一步加剧了锑的稀缺性;
5.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锑像稀土一样,也存在着收储预期。而收储将导致部分供给退出流通,间接地减少了供给。
稀缺性导致锑供给的增速,显著低于需求增速。前文中提到,锑需求的年均增速约3%。相比之下,供给的年均增速,很可能只有2%。
不要小看这1%的差额,因为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拉越大。有研究认为,国内的锑市场将在年彻底转向供不应求,并且在年出现1.9万吨的供给缺口。
供不应求自然是利于锑价走牛。那么,行情有没有可能提前兑现呢?
尽管曾经有过大起大落的黑历史,但从锑价的长期走势上看,低点是逐渐抬升的,而且去年已经完成了二次探底。也就是说,已经涨了2个月的锑价,并不算相对高位。
也就是说,锑价的牛市,仍有望持续下去。至少在突破年的高点之前,很难说锑价过热。
大方向利好,具体到选股方面,我们还要考虑一些细节:
1.锑是一种小众有色金属,相对较小的市场规模,很难生长出大市值公司。概念股以小公司为主,这不方便机构投资者的进出;
2.锑通常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因此,除了锑之外,概念股的主营还要靠其他金属。也就是题材纯度一般;
3.掌握本土矿山资源的公司,无疑是最先受益的,这也是选股的加分项。
说到当前市场的大方向,无疑还是新能源。
又一次给新能源送来助攻的,是中汽协新出炉的数据。7月全国乘用车整体销量为.1万辆,环比-1.1%,同比-7%,而新能源车销量却逆势上涨,7月销量达到27.1万辆,不仅环比+5.8%、同比+.4%,更是创下了单月销量的历史新高。
新能源车扛把子比亚迪()的股价,又在试探新高了。更有意思的是,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传言,有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向上汽集团提问:传言比亚迪要收购上汽乘用车,这是否属实。
虽然上汽集团的回复是不信谣、不传谣,但这一般国企央企信批都比较谨慎,比如中车之前也一直否认南北车合并,结果大家都懂的。
形势比人强。选择与大方向对抗的,大多都没有好结局。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