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快看,清末益阳才子杨筱江的文集

日前,笔者在桃江县鸬鹚渡镇张子清村发现清末县令杨筱江的文集《乙未福禄庵稿》三本,为年杨筱江在鸬鹚渡福禄庵经馆读私塾时所写的文章集子,内有文章多篇,文笔流畅生动,字迹端正美观,堪称经典抄写文本。

杨筱江于年2月出生于鸬鹚渡望沙洲(现属张子清村),派名时连,名恩训,别号退遇。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四书五经过目成诵,为文敏捷,一挥而就。初入私塾,继而学于福寿庵经馆,再进龙洲书院,20岁中秀才,接着省试成为附贡生。后适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便考入湖南省政法学堂。三年之后,杨筱江从湖南省政法学堂毕业,以优异成绩为湖南省巡抚陈宝箴器重,先后委任宁乡县、零陵县承审员,后晋升龙阳(汉寿)县县丞、县令,再调省禁烟局驻芷江任禁烟专员。

杨筱江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经史子集,研读精深。这三本集子是杨筱江中秀才前所写的文章,其题目皆出自孔孟经史,老师有眉批、尾批,优句行间缀有圈点。特别令人惊叹的是,其书法工整美观,苍劲有力,其后代已作为文物珍藏。文章如《子曰弗如也》《惟孝友于兄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南人有言曰》等。老师的评点颇有特色,有这样一些评语:“渐臻圆稳,从此加功,何患不玉磬声声、金铃个个”“笔气轩举,绝无艰涩(滞)之态”“实大声宏,言之有物,非功夫纯熟、涵养功深者莫办”“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知非揣摩纯熟者,未易言此”“笔具炉锤,语无泛设”“顾视清高,后二偶尤见畅所欲言”“饶有化机,洒脱一切”等等,老师的评点中肯精彩,杨筱江的文章篇篇锦绣。

杨筱江的名字及其业绩在《桃江县志》和《益阳地区教育志》上都有记载。县志上说:“县境最早建立的小学为板溪风景寺高、初两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建,以风景寺寺产水田两石及板溪久通锑矿常年资助(年铜币串)为学校经费,校长杨恩训。”杨恩训即杨筱江,他创办的小学校开桃江小学教育之先河,成为桃江教育史上的功臣。因其才华出众,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九位被称誉为清末“益阳十才子”。

杨筱江在20多年的官场履历中,亦有理事记录。他说:“人家还乡金银宝,我独归田书满箱。”还说:“架满诗书莫患贫,无多恒产砚为田。”每年6月间,他都要曝书除蠹,他把满柜书籍和文稿,统统晒透,再整理归类,视为文宝。

年,因眼疾归居田园后,久通锑矿公司负责人梁焕奎及其兄弟仰慕杨筱江精通法律,又是陈宝箴器重之人,遂聘为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积案多年的许多砂水纠纷,杨筱江依照法律条款,一一裁决,既保护了矿山正常生产,又维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者:万成编辑:莫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8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