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陛源是舜皇山三大景区之一。到御陛源去看看,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年5月,在李宴民、邓小鹏两位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终于踏上了御陛源这片土地。御陛源位于舜皇山主峰的南麓。东临转弯头、鹅公仔、何家源凹、狮子岭、御陛源口,南至鸭头岭、交头界、大王岭、断丫岭、烟竹窝、鸡冠子石山,与全州县文桥乡接界,西达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舜皇工区的天子地、分省界、三叉、西峰岭,与全州县大西江镇毗连,北接公园的七星伴月、老虎凼、三岔脑、转弯头、羊角脑等山。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米以上的山峰16个。地处四周环山,中间夹有三条小溪。流经鄢家、御陛源口至白沙与紫水汇合注入湘江。
据年重建本祭虞帝祠记记载御陛源在东安境西三十余里,西粤全、桂接壤,山水绝胜,舜庙在焉,故名御陛。年重建舜帝庙碑刻也明确楚粤接壤之界曰御陛源,而源出山(舜皇山)麓,昔人建一舜庙焉...此御陛源所由名也...此源浚发于白石东,千枝(条)万涧,三十余里,合流于庙之右,一入全州,一入东安,灌溉数百顷...故此地为御陛源。我们从白石江山口进入进入御陛源。路两边高峰耸立,车子在山沟里行走,经过舜皇工区,爬过一座山坡又进入山谷,穿越山谷来到了鄢家村口。这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御陛源的核心地带,山高林密,流水潺潺,三道清泉宛若玉带绕山谷流淌,风景如画。我们将车子停放在先我们到达的面的旁边,随同李宴民老师请来沈向导往御陛源纵深行走。鄢家村是个有故事的村子,沈向导今年72岁,身体结实,状况特好,他告诉我们这个村子是鄢姓人家居住的地方,以前这里住了20多户人家,在这山里是个大院子。现在大多数人家搬出去了,只剩下5户人家,而且都是些留守老人。我们先到里面走走,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到村子里去看看。
御陛源确实太美了。这里古林苍穹如天柱,藤蔓攀绕成网络,山脊松枝拂层云,谷底古根露石面。这里高入云天的山峰,翠绿挺拔的森林,大如黄桶的卵石,清澈见底的溪流,清脆悦耳的鸟叫,大片大片的蕨菜,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车一停,大家像一笼放出来的鸡,向着山道奔跑,有的沿着山路赏花观景,有走向河滩观石戏水,有的拍照留影,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拈花惹草,有的追峰逐蝶。我们尽情的吸收丰富的负氧离子,神清气爽,随着充盈的好奇心和沈向导的引导不断地往沟谷前行,绕了一道沟又一道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过了御陛源一级电站,又错过了进源头。沈向导赶过来告诉我们右走才是进源头。那边风景特好,谷长5公里,两厢林冠蔽日,溪水碧绿清澈。猕猴跳攀崖树,锦鸡穿梭涧空,身临谷中,如临仙境,到那里还可以看到成片的华南五针松。不过,往锑矿区这条路也不错,景色依然宜人。沈向导安慰我们。
我们没有回头,一直往已经禁采的锑矿采矿区上爬。路虽然为沥青砼路面,但相当陡峻,坡度在60度以上。沟谷幽深,瀑水潺潺,种萼木、蓖子、三夹杉、水青树等原始次森林随处可见,金鸡、猴面鹰出没其间。山脊像一钩残月,白雾林间飘舞,越往上景色越美。越过一处巨大的五彩斑斓的石头后,来到一块被我们称之为舜帝沙盘的石头上,我们享受邓小鹏老师带上来的面包、合影留念。然后,又马不停蹄爬上锑矿峒口,踩着漫溢流水的山路上坡,到达了锑矿工棚区对面的瀑布。这个瀑布是一块巨大的整石组成,石头边嵌有梯子状的阶梯,水从石上流下来,特别漂亮。我们情不自禁在这里再次留影。沈向导告诉我们三个半小时可以到达舜皇山顶,山那边是大西江镇的盐井。时间不够,我们只得打道回府,想去看看进源头,也没有时间。回到鄢家村,沈向导带我们看了三王庙。
鄢家村是三条小溪汇合的地方。第一条小溪汇来的地方前面不远处就是三王庙。这个三王庙很特别。它在小溪边的苍松翠柏之下,既无庙宇,又无菩萨,只有三块青石斜躺在另外三块撑着的石头上,油光发亮。香火很旺盛,红纸、香火灰一大堆,旁边有一块道光年间立的功德碑,字迹有些模糊。据说,十分灵验,所以朝拜者甚多。原来,这就是东安县志里所记载的三王庙。为什么叫三王庙?天然佳境舜皇山一书介绍说三王庙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舜皇山区遭了十几年大旱。鄢家三胞胎决定为乡亲们做好事、谋福利,跪地祷告,祈天赐雨,并立下誓言不求来雨,永不起来。他们在玉陛源一个平坦的地方跪下来求雨,跪了三天三夜,天仍不下雨。
第四天,仍是白日高悬,乾坤朗朗。性急的三弟又怨又气,一拳砸在一块石头上,这石头碰上另一块石头,碰出了火花。由于久旱不雨,石头周围的杂草、落叶干枯得不能再干枯了,遇火便燃了起来。碰巧这落叶中有神香木叶子。神香木叶子的香气直飘到舜皇菩萨神案前。舜皇闻到这奇香,睁开慧眼往下一瞧,香烟来自舜皇山,便想我的第二故乡谁做大善事了?便乔装打扮,下凡查访,见三兄弟长跪在地,向村人探明原因后,深感内疚,马上布雨。三兄弟在大雨中,不仅不起,反而揖拜不止。舜皇很受感动,将三兄弟封为雨神,将三个肉身点化成石头,以便领受人间烟火,好及时知晓人间旱涝。
百姓们感激三兄弟的求雨大恩,把三尊石象尊为三王,决定募捐为三王建庙宇。三兄弟一是知晓百姓们太穷,募捐不易,二是有生以来,露天生活惯了,觉得住进庙宇憋闷,便送了个梦给头人,叫不要建庙。头人不信,仍捐资买料。第一批材料送到玉陛源被三兄弟发出的天火烧了,第二批材料送到玉陛源又被大水冲走了,头人这才相信三王的话,停止募捐。但仍把三兄弟所在地叫三王庙。至今,三王庙的香火,仍很旺盛。除此以外,御陛源还有一处奇庙,叫龙王殿,是一座石室,内供三小青龙。龙王殿不建在水边,而建在海拔米的山脊。也有美丽的传说故事。还有白云庵,位于御陛源上源,海拔米的山包上,明末先志和尚创建。现存寺院中厅、先志和尚昆塔和建寺石碑。另外在御源山口处,于多年前建有古舜庙,明、清时代多次改建,现仅存遗址。我们没能一睹芳容,自然其他情况不甚了了。
我们还到村民鄢灿训家喝了自泡的谷雨茶,很醇厚,绵甜。鄢灿训今年73岁,两口子是很好客的老人,育有4个儿女,儿女都在外面买了房子。只有老两口留恋山里的生活,不愿搬出去,在山里过着自己想过的像茶一样的日子。那有点破旧的木屋小楼,那古朴的木质家俱、陶瓷坛罐,是他们生活的必需。老人很勤劳,靠养羊、猪、鸡、鸭,自采自制茶叶、养蜂采花取蜜、烘烤腊肉、采摘山珍野菜等维持生活和增加收入,一切都是原生态风貌,慢节奏的生活,宁静、祥和、无拘无束。御陛源,你是大山的儿子,你是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你是文化的殿堂,你太高深莫测了,我还没有了解你的万分之一!今后,我一定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