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陈奕樊
12月4日,冷水江市锡矿山之巅。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淡绿的植被像床巨大的绒毯,覆盖满山。整齐划一的红檐灰墙房屋,像朵朵鲜花点缀其间。
难以想象,多年前,这里还是矿物废渣满山遍野,“年年造林不见林”。
重现绿意的背后,是包括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内的社会各界,水滴石穿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监督坚守。
冷水江市因其境内的锡矿山富含锑矿,素有“世界锑都”之称。然而,多年的开采历史,也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痛定思痛之后,冷水江市选择负重前行,迈出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民生改善、产业转型”的变革之路,引领全市污染防治。在这场生存环境巨变中,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履职尽责、依法行使职权,进行了诸多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锡矿山北矿区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工业废水经过污泥脱水,以及吸附、沉淀、填埋重金属等处理流程,变为干净的清水排入河道中,保护了锡矿山的生态环境。而这,正是人大代表审议政府环保工作报告后,提出加大企业工业废水排污整治力度建议的战果。
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每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就环保问题作专题报告”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连续14年围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通过主任会议成员视察、各级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专题调研等形式,经常性对锡矿山地区开展专项监督治理工作……一连串强有力的“组合拳”,有效推进了锡矿山环境污染治理。
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次环保法律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发现有个体户擅自从外地非法调进余吨砷碱渣,存放在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执法检查组紧盯问题不放,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整治措施。政府分管副市长当即召开人大常委会执法组检查人员、政府、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会议,紧急处理该事件,消除了安全隐患。
“村民家里的菜被熏蔫,房前屋后的树叶被熏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锡矿山街道工委主任王雄回忆,当时的锡矿山街道灰尘弥漫,到处都是二氧化硫发出的刺鼻气味。
为此,街道工委形成常态化环保监督巡查机制,组织人大代表入户走访收集关于污染防治的社情民意,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对辖区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准确掌握各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督促企业污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粉尘噪音有效控制,并进行跟踪问效。
如今,昔日废石堆积的矿渣山变成茵茵绿地,林立的烟囱不见了,以前种不活菜的地方都种上了蔬菜,溪流里又能看见成群的鱼虾,空气中的刺鼻气味也没有了。截至今年10月底,冷水江市已完成锡矿山地区70%的废渣治理,水质达标率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2%。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深扎入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是我们人大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可期的工作目标。”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坚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