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蓝新闻
嘉兴曾经是浙江省水质最差的地市,以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嘉兴聚力补齐固废处置能力短板,打好水环境治理翻身仗,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快速度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变短板为长板,推动生态环境全域整治、全域提升。
在嘉兴港区的一块土地上,施工人员正在平整土地,过段时间,这里将会打造成为一片生态湿地。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港区分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胡志华
目前我们正在找设计院设计,跟旁边的跨海大桥、海塘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个集合居民观光休闲、防台防汛的生态绿化用地。
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这个地块历史上堆存了52万吨的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含有锑、砷、汞、镍等毒性物质,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沈琴
当时嘉兴市内处置能力小于我们的产生量,所以没有条件去处置这些历史堆存污泥,年9月第二轮中央督察期间,督察组到现场时正好有积水,督察组指出在污泥处置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管控欠缺的问题。
根据整改要求,省市两级共同协调15家处置单位参与清运处置,建立“污泥处置”和“污染管控”两张清单,制定了30余项具体管控措施,形成处置和监管两个工作闭环,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到年12月,嘉兴已将所有污泥转运处置完毕,提前11个月完成整改工作。
借助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契机,嘉兴全面启动“五废共治”“以点带面”精准补齐固废处置和监管短板。截至目前,嘉兴累计投入80亿元,超常规建设46个“五废共治”补缺口项目。
这家位于海盐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就是其中一个项目,与传统焚烧厂不同,这里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时不时有白鹭和鸽子在园中栖息,烟囱没有明显烟雾、空气中毫无异味。
光大环保能源(海盐)有限公司环境监测员吴骏逸
当时听说西塘桥这边要造垃圾焚烧厂,内心是非常排斥的,因为在印象中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恶臭满天,脚也迈不进去的地方。
在当时,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和吴骏逸有一样的想法。为了让大家安心,当地政府从项目规划建设到投入运营,共组织了27批次,多人到外地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厂进行实地参观。
海盐县重大民生项目群众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袁培军
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垃圾焚烧厂到底是怎么样的,感觉也有臭味,老百姓都是自己听到、看到了才相信。
真正的好项目始终是站得住脚的。通过几次实地参观下来,大家都惊叹于项目强大的垃圾处置能力,渐渐地,群众的质疑声少了,配合度高了。而项目落地后发挥的巨大效能也让周边的群众分外惊喜。
两个机械手将发酵好的垃圾放进焚烧炉进行处理,一次抓取就超5吨,现在每天这里都能处理垃圾吨,而且是全流程封闭处理,没有一丝异味泄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既满足了生活垃圾处理需求,还能够产生大量电能供应当地居民。
光大环保能源(海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盖旭光
1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度左右,垃圾焚烧后可以做成建筑材料。
截至年底,全市46个固废项目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处置能力.7万吨/年、填埋能力86.2万吨,现有利用处置能力达到了年的3倍,特别是污泥处置能力,实现了污泥处置不出县。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固防中心主任田亨文
我们在全省率先研发了这样一个系统,将在全市四千多家企业的收集、处置和运输,利用数字化的管理,实现全过程流转、一键追踪、一屏展示。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除了做好固废领域的重点整治工作,嘉兴还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在全市域掀起了水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七一期间,南湖游人如织,水下的景色一览无余,市民们走在南湖边就能直观感受到,南湖的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南湖的水质已经从五类水提升到了湖库三类水标准,透明度从20厘米提升到了80厘米以上。
嘉兴市民任海
这个水质特别好,湖里有黑天鹅,感觉人像在画中跑一样。
作为曾经浙江水质最差的地市,这样的景观来之不易。就在几年前,嘉兴市生态环境还远不是如此。以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例,受制于地理条件,嘉兴的自来水原水均取自于河道,在过去,受上游来水水质差和自身污染严重等影响,水源地水质长期不达标,威胁着嘉兴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嘉兴时指出,嘉兴在推进工作中,特别是在解决一些“老大难”环境问题过程中,一些地方力度不够、工作不实,导致有关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涉及到的嘉兴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以太浦河长白荡水域为例,这是上海吴江和嘉兴嘉善的交界处,也是两地共用水源地,为周边数十万人提供日常供水。但在过去,却受到上游印染产业污水和自身农业废水排放影响,水质长期不达标,这给嘉兴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副局长杨潜
我们加大了和青浦、吴江的合作力度,成立了联合河长制度,三地河长会定期在太浦河上巡查,今年在河长制基础上还加了检察长制度,如果发生一些比较重大的环境隐患,可以直接进行司法或公益诉讼介入。
全面治水源头抓起,近年来,嘉善拆除了太浦河沿岸7座码头和水上加油站,关停5家农家乐,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全部腾退。
年,长白荡水质已经达到二类水标准,重现水乡江南韵味。近年来,嘉兴共投入近6.69亿元,完成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点整治,年,嘉兴7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松
下一步,嘉兴将全力打造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看得见的碧水。
如今在嘉兴,小到每一个乡镇、大到全市域,都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市县两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全市9.26万个微网格,发动干部群众45万余人次,部署开展了六轮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排查整治突出问题个。全市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个,总投资.5亿元,近五年累计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6万多家,腾退低效用地11.5万余亩。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江苏、浙江变成一家人,在探索水生态环境共治的同时,更开始谋求打造生态优美,创新经济聚集的蓝色创新珠链,协同示范区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动人的生态绿色,嘉兴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聚力推动生态治理,致力提升环境品质,切实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探索实施环境“标准、执法、监测”三统一,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从后进生到模范生,从“挂车尾”到示范市。嘉兴人用5年的时间,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力破生态困局,激荡出区域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打了一场漂亮的生态文明建设翻身仗。站在这样的新起点,如今,嘉兴迈上了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的新征程。